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中华文化珍宝进入“国际回忆”

中华文化珍宝进入“国际回忆”

2025-07-19 03:00:28 [焦点] 来源:柔美灵阁站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国际回忆 题:中华文明珍宝进入“国际回忆”。中华珍宝

新华社记者黄扬、文化喻珮、进入赵家淞。国际回忆

联合国教科文安排17日发布新闻公报,中华珍宝宣告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国际回忆名录》,文化其间包含我国安排申报的进入《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我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施舍锡兰山梵宇碑(1409年2月15日)》。

至此,国际回忆我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当选《国际回忆名录》。中华珍宝越来越多来自我国的文化文明珍宝正在被国际回忆和珍爱。

联合国教科文安排国际回忆项目关于文献遗产的进入界说,是国际回忆指对一个社群、一种文明、中华珍宝一个国家或整个人类具有重大和耐久价值的文化单一文献或一组文献。

此前当选该项意图我国文献珍品中,既有承载千年科举文明的清代大金榜,也有刻录商王占卜的甲骨文原件;有记载近代华裔移民史的银信侨批,也留存着姑苏丝绸工业百年开展的技能图谱。

4月1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拍照的随州曾侯乙编钟。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此次进入名录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现在陈列于湖北省博物馆,被称为国际第一部有声“音乐教科书”。65件编钟组成了一套完好的演奏乐器。编钟刻有3755字铭文,以声响和文字彼此印证的方法,保存了2400多年前人类的音乐回忆。

少林寺碑碣(566-1990)现存499通,以石碑、塔、柱等为首要载体,尺度巨细与表现形式多元参差,呈现出1424年较为完好连接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触及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明等多个方面。

施舍锡兰山梵宇碑是600余年前由明代闻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所立。石碑上记载郑和船队在此巡礼圣迹、施舍香礼的碑铭至今清晰可见。

国际回忆名录归于国际回忆项目。该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安排于1992年建议,与国际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并立为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旨在维护文献遗产,避免团体忘记。

“这三项文献档案,进一步表现出我国文献遗产的丰厚性与多样性。”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以为,这些档案是中华文明的“回忆琥珀”,也在为全人类连续一起的“国际回忆”。

“曾侯乙编钟是一部用黄金写成的关于音阶的古文献,而且顺便一张有演示录音的光碟,至今仍可播映。”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荣休教授罗伯特·贝格利说。

我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翔以为,曾侯乙编钟标明,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已经有了十二音系统,具有旋宫转调的才能,有杰出的音乐表现功能。“它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是人类一起的回忆遗产。”张翔说。

在我国嵩山少林寺档案馆馆长杨红瑞看来,少林寺碑碣(566—1990)凭仗“连续性强、保存完好”的特色,可谓“国际在语言文字、艺术、宗教信仰和文明沟通等方面团体回忆的典型性历史文献聚集”。

前期碑碣中的梵文碑、表现“三教合一”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元明时期前来学禅的日本和尚与我国和尚协作留下的多块碑碣……少林寺碑碣承载的丰厚内容见证了中外文明沟通与文明互鉴。

“少林寺作为我国的一个文明手刺,反映的社会文明往来是多样性的,也是国际性的。”嵩山文明学者宫嵩涛说。

4月17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观众观赏郑和遗存《施舍锡兰山梵宇碑》。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文明因沟通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厚。此次当选的施舍锡兰山梵宇碑,已成为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常有观赏民众在石碑前停步,问候中斯连绵千年的友爱往来。

我国1997年第一次请求《国际回忆名录》,是国际上较早参加国际回忆项意图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树立国际回忆项目国家委员会的国家。

我国已先后发布5批198件(组)《我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我国国家档案局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主管部门树立省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力求进一步丰厚和完善国际回忆的名录系统。

中华文明是国际上仅有以国家形状连续至今的文明。我国正继续不断推动文物维护使用和文明遗产维护传承。

在湖北省博物馆,全套65件编钟乐器及钟架、附件已进行3D扫描供大众使用;名为“穿越青铜纪”的数字文物VR项目将带给观众沉溺式的震慑体会。

“顶峰时段,一天有3万多人观赏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湖北省博物馆仿制了全套编钟用于表演观摩和科研,还前往国际多个国家进行展演。

“维护咱们的遗产就意味着维护咱们的回忆。”联合国教科文安排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说,文献遗产鼓舞文明对话,促进国际和平。

(责任编辑:休闲)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