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古人沐浴用的香草是啥 科普大使揭秘端午植物

古人沐浴用的香草是啥 科普大使揭秘端午植物

2025-07-19 07:24:59 [娱乐] 来源:柔美灵阁站

刘从康在讲座中 通讯员供图 刘从康手绘葛藟。古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亚茹 刘一儒。沐浴秘端

古人以草木为前言,香草于适应地利的啥科使揭典礼里构建起共同的天然对话系统。5月24日下午,午植物湖北省科普大使、古人《武汉植物笔记》作者刘从康做客武汉“名家论坛”,沐浴秘端环绕《端阳草木深:五月初五的香草植物国际》,结合古籍与植物学常识,啥科使揭为观众揭开端午风俗中草木国际的午植物奥秘面纱,带领听众探寻艾草、古人菖蒲之外的沐浴秘端深邃植物国际。

端午节的香草植物风俗,凝聚着我国人与天然调和共生的啥科使揭才智。刘从康凭仗《礼记月令》《史记孟尝君列传》等古籍记载,午植物分析端午“恶月”观念的成因。古人视五月为“阴阳争,死生分”的特别时期,而古人应对“恶月”的良策,关键在于对草木的运用。从秦汉时期“蓄兰沐浴”,到魏晋南北朝“采艾悬门祛毒”,再到唐宋粽子等节物流行,端午节的植物风俗不断充分与演进,显示古人的睿智及对天然的领会。

端午风俗中的草木国际。

艾叶+菖蒲 =端午植物“姐妹花”。

刘从康论述,从南北朝时期至今,人们于端午将艾草和菖蒲悬挂门楣随风轻摇,借以驱邪避疫。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包含艾、五月艾等品种,叶片反面密被白色绒毛,搓弄后香气浓郁,有驱虫、抗菌之效。菖蒲叶片细长如剑,被视为驱邪的利器,也叫蒲剑,归于菖蒲科菖蒲属植物。而易与菖蒲混杂的香蒲,姓名虽含“蒲”字,但叶子润滑,果穗像“腊肠”,是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兰草≠兰花!

古人沐浴用的香草是什么?

据刘从康介绍,古籍中的“兰”多指菊科泽兰属佩兰,而非现在常见的兰科兰花。例如,《郑风·溱洧》“方秉蕳兮”、《离骚》“纫秋兰认为佩”中的“兰”,均为香草,即如今的菊科泽兰属植物佩兰。佩兰是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高达1米以上,分枝稀少,茎枝着生稀少短柔毛。其茎叶发出香气,古人常佩带于身,用于煮水沐浴,全草亦可入药,自古广泛人工培养。古人对“兰”的认知并无歧义,直至宋朝,部分今之兰科兰属地生兰花才被冠以“兰”名。

端午“主角”葵花是哪种葵?

蜀葵≠冬葵。

“梅子黄时端午又,葵花红处故园非。”刘从康指出,端午节诗词中说到的葵花(锦葵科蜀葵属)多指蜀葵,以其美丽花朵为端午增色。而冬葵(锦葵科锦葵属)与饮食文化严密相关,曾是“百菜之主”。冬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重要的蔬菜。

互动环节中,有读者发问:“武汉有哪些珍稀植物?”刘从康坦言,武汉本乡珍稀植物品种较少,但他着重:“维护生态与植物不该仅以稀缺性为衡量标准。不管常见或稀有,每一株草木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尊重天然、保护环境才是底子。”。

他用文字和手绘。

记载武汉近千种植物。

用文字和手绘记载武汉近千种植物,然后创作出《武汉植物笔记》。

5月29日,湖北省科普大使刘从康承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端午时节的艾草、菖蒲、兰草等,是《诗经》《楚辞》等古代典籍里的重要内容。

《诗经王风》中就有“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记载。艾是艾草,葛是葛藤,“萧”也是蒿类植物。葛藤纤维在古代是重要纺织质料。

端午风俗是畅通领悟天然和人文的典型。宋代笔记体小说《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载了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等端午节物。《岁时广记》中记载了“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纷歧,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端五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之类的风俗。(注:“端五”是端午节的首要别称之一,指阴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

刘从康说,三十年前,他从古都西安来到江城武汉,很多的湖泊湿地、丰厚的动物和植物,让他爱上了这座城市。他这些年的首要作业,是实地调查、知道武汉城市环境中的野生植物、伴人植物。

刘从康说,对我国古代的植物认知,首要触及本草、农书、训诂及宋代今后的谱录等类型,诗词中触及的植物信息和这些“专著”比较,尽管零星却一般愈加生动和生活化,与西方史学的微观前史和我国史学的“以诗证史”等有相似之妙。如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戊戌端午》中,就有“梅子黄时端午又,葵花红处故园非”之句。

(责任编辑:百科)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