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责任看护烈士墓60余载——赤军子孙姜能山白叟的据守

责任看护烈士墓60余载——赤军子孙姜能山白叟的据守

2025-07-19 06:32:26 [知识] 来源:柔美灵阁站

姜能山白叟打扫陵寝落叶。责任载赤    通讯员供图。看护

姜能山,烈士这是墓余个在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姜家岗湾众所周知的姓名。60多年来,军孙姜能据守他一向职责看护着勇士墓。山白叟

从20岁到86岁,责任载赤从缕缕青丝到满头白发,看护从大步流星到拄拐前行,烈士姜能山的墓余身影常常出现在勇士墓旁。他以最朴素的军孙姜能据守据守,诠释了什么是山白叟崇奉、职责与传承。责任载赤

20岁时立誓成为守墓人。看护

家家有赤军,烈士户户有勇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是广泛撒播在红安县七里坪镇的一句话。

1930年,在鄂豫皖革命斗争中,73名赤军兵士在七里坪镇献身,乡亲们将勇士遗体安葬在熊家咀村姜家岗湾的荒坡上。这便是勇士陵寝的前身。

姜能山的父亲姜德善也是一名赤军兵士。作为赤军子孙,姜能山从小听着赤军故事长大、受赤色教育影响,他十分敬重英豪,并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只需有空,姜能山就会到勇士墓地看看。那时的墓地便是一个个粗陋的土坟包。“我有一次去墓地除草时踩到了一个小土包,不小心踩穿了一块腐烂的棺板,发现了赤军勇士的遗骨”提及往事,白叟渐渐说道,“通过风吹雨淋,时刻长了,勇士坟渐渐陷落,有的木牌也不见了,许多勇士的姓名已不可考。”。

1958年,姜能山和同村乡民程于美一同到墓地栽树。姜能山在墓地种下14棵柏树,并静静立下“为勇士职责守墓、寻觅亲人”的誓词。

那一年,姜能山20岁。自此,墓地有了“守门人”。

看护墓地的几十年间,有人想在这儿拓荒种田、有人想在这儿种茶树、有人想把这儿挖成鱼塘,在墓地面对损坏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姜能山都会挺身而出严峻阻止。为了保住墓地,他从另一座山头肩挑背扛,运来黄土,将被刨平的勇士墓悉数从头堆起坟包,修葺好勇士的53人合葬墓和20座个人墓。

尔后经年,他常常深夜打着手电筒,到墓地观察、巡护,让勇士们的安眠之地一向安然无恙。

守墓之余为勇士寻亲。

春去秋来,时刻轮转。赤军勇士陵寝里,姜能山早年种下的柏树现已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锄草整枝、打上坟地、祭拜勇士是姜能山守墓护墓的日常。一片墓地、一把扫帚、一块抹布、一把铁锨、一辆推车,是他最密切的“战友”。农闲时,他会去拔拔草;刮风下雨时,他会去看看,怕柏树被吹倒、砸了勇士石碑。

姜能山说:“只需还能动,我就要来,把勇士的安眠之地看护好。”。

为勇士寻觅亲人,是姜能山守墓之余一向在坚持做的工作。通过多方尽力,高德福勇士和黄民进勇士找到了他们的亲人,这也是陵寝中仍保存姓名的勇士。

1994年,姜家岗乡民程如松到河南新县看望女儿,在谈到姜能山为勇士寻觅亲人的业绩时,惊喜地发现勇士高德福居然便是女婿的爷爷。

苦寻60多年的高家人当即来到陵寝,姜能山带领他们来到高德福勇士墓前。承认祭拜后,高家人掏出2000元钱感谢姜能山这么多年帮助守墓。他婉言谢绝:“这是做人的本分,是我应该做的。”。

2012年,在听闻姜能山守墓寻亲的业绩后,勇士黄民进的儿子也找到姜家岗认亲。几十年来,黄民进的儿子一向在寻觅父亲。姜能山呜咽着说:“他年岁比我大几岁,其时咱们抱头痛哭,太不容易了!”。

为宣扬宏扬英豪业绩,让更多人熟知勇士的业绩,记住勇士的英名,姜能山四处搜索与勇士有关的战争和业绩材料,当起陵寝的职责赤色宣讲员。

“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勋绩永垂不朽……”每逢有人前来祭拜赤军勇士时,姜能山白叟就会为他们叙述关于这片墓地、这些勇士的故事。

一人看护变三代接力。

“今天是清明,我来看看我们。”清明时节,86岁的姜能山拄着拐杖再次来到赤军勇士陵寝,看望长逝在这儿的赤军兵士。

这是姜能山几十年来一向坚持的习气。每年的清明、霜降、新年等,他都会带着贡品来到墓园祭拜勇士,给勇士必恭必敬磕上几个响头,和他们说说话,点燃一挂鞭炮,风雨无阻几十年从未连续。

2008年大年三十,大雪纷飞。姜能山在祭拜途中不小心一脚踏空,滚到沟里。儿子找到他时,姜能山现已被冻僵了。

老伴劝他:“路不好走的时分,就在家里祭拜祭拜吧。”姜能山却不赞同,坚持去墓园现场祭扫。他说:“我是赤军的子孙,设身处地,这些勇士为解放新中国献身了自己,抛弃了一切,不守着这些墓,我心里伤心。”。

“父亲说赤军献身的时分都很年青。”姜能山的女儿姜青英说,在她的回忆中,父亲很关怀勇士们,从她还小时起就常常去看望他们。在姜能山的影响下,姜青英也成为陵寝的一位看护者。她说:“我会向父亲学习,把这种精力传承下去。”。

现已高龄的姜能山,身体大不如早年,但仍然坚持着到墓园祭拜的习气。

曾经老伴在的时分,他和老伴一同去上坟。现在,他经常带着儿子、孙子一同去。姜能山教训儿孙:“不能忘掉勇士们,永久要记住他们。”。

在他的据守和带动下,一家三代接力看护着赤军墓,到墓园上坟已成为一家人最重要的事。

来历: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修改:黄俊杰。

(责任编辑:焦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